Support & Downloads

Quisque actraqum nunc no dolor sit ametaugue dolor.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, consyect etur adipiscing elit.

j j

Contact Info
New York +(123) 456 -7890 innovio@mikado-themes.com 184 Main Street Victoria 8007
Folow us on social
體驗活動 【2020】走聽初鹿牧場_聲音散步與聲音地圖工作坊

【2020】走聽初鹿牧場_聲音散步與聲音地圖工作坊


0

文  林佩儀    攝影  特派員

 

來到初鹿牧場,我們習慣用眼睛來觀察牧場裡的動物,會看到小羊在吃牧草、乳牛在散步、豬豬在睡午覺,馬兒在奔跑。但你有想過,閉上眼睛,只用耳朵來認識初鹿牧場,又會是什麼樣的風景 ?

這次初鹿牧場邀請到台大音樂所畢業的廖于萱,帶著大家進行牧場裡的聲音散步與聲音地圖的體驗。耳朵是人體接收聲音的器官,但人耳的功能有限,能聽到的聲音頻率也會隨著年紀而改變。正常人類的耳朵只能聽到20Hz到20000Hz之間的聲音,超過這個頻率的聲音還是存在,只是很少被注意。而我們又習慣於人類講話的頻率,一般成年人說話的聲音頻率,男性約為128Hz,女性則約為512Hz。因此,為了能放大那些被平常容易被忽略的聲音,于萱先帶著大家利用厚紙板製作集音器,進行聲音質地的觀察。

 

我做好集音器了,但是要怎麼用呢?

來~現在大家一起閉上眼睛,把集音器放在耳朵旁邊,接著原地轉一圈,看看會聽到什麼聲音!

哇~聲音變好大聲

欸,我聽到水聲,但沒有看到水啊!

啊~我聽到五色鳥的叫聲,但拿下集音器就聽不到了耶。

觀察著大家使用集音器的反應,于萱覺得非常有趣、也很有成就感。最初她會想要在牧場做聲音散步的工作坊,是因為自身對於動物的聲音非常感興趣,也因為自己的研究是關於聲音地景,所以她非常好奇從牧場的聲景可以觀察到什麼有趣的事情。但她也知道大部分的人對於「聲音」的知識背景幾乎是零,所以才會想到以集音器作為一把重要的鑰匙,帶大家進入聲音的世界。希望參與民眾對於聲音的感知能力可以先擴大,並脫離日常生活中習慣的視覺本位感知模式,才能進一步去感受牧場裡的聲音,去理解人和動物的互動在牧場裡的狀況。

 

當我觀察人們使用集音器的時候的表情,對我來說有很大的啟發,那是一個偷窺人們如何凝聽的裂縫,可以從中獲得更多有趣的訊息。

 

可能是做研究的職業病,觀察著人們聽到特別的聲音的表情,那些被衝擊的瞬間,讓于萱了解到更多人與聲音互動的狀態。簡單來說,就是透過不同的聆聽方式,看到不同的聲音正在對人產生影響,而這也是于萱設計這次活動最想要做的事情。除此之外,在聲音散步的過程中,于萱也引導著大家去思考聲音「背後」的事情。例如讓大家去比較牧場和城市的聲音環境,可以發現牧場的聲音對於人體造成的壓力遠小於城市,城市中的車聲、機械聲和其他的噪音,其實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,正在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。

仔細觀察,其實牧場的聲音是非常的多元的,分區域、看時段,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。「我最喜歡一早剛進來牧場的聲音,有一點人煙但沒有那麼多人,有一種牧場正在甦醒的感覺。」但接近中午時刻,遊客如織,聲音也開始鼓譟了起來,雖然有點吵雜,但這些是牧場在經營的過程中所必須要有的聲音。接著于萱帶著我們走到森林咖啡館後面的迷糊步道,要我們去聆聽「花東縱谷」的聲音,從具體風聲去想像抽象的「花東縱谷的聲景」。拿著集音器聽聲音的過程中,練習從聲音中去剖析空間的狀態,並且予以合理的解釋和分析,也試著從聲音去想像在地生活文化的模樣。

 

除了大範圍的環境聲音,于萱也帶我們去聽迷你豬咀嚼飼料的聲音,驢子和四角羊的叫聲,牛喝水的聲音等等。「其實我自己最喜歡牛大便和牛尿尿的聲音」于萱笑著說。她覺得自己平常也是生活在都市,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牛的生活型態是距離很遠的,就算是在家看動物星球頻道,也不會有這麼具體的排泄聲音。聽到這種真實的聲音會有一種拉近和動物關係的感覺,不免在心中有種「似乎又更了解牛了呢」的想法。而且看到牛牛們在牧場健康的大便和尿尿,知道他們是健康的在牧場裡面生活,就會覺得很開心。

結束聲音散步之後,還有聲音地圖的體驗,在于萱的示範下,我們也試著用不具體的形象、不使用文字,去表達抽象的聲音,有點像是在紙上錄音的感覺。牧場的聲音地圖,最後表現出來的樣貌相當豐富,而這也和參與者的生命經驗與創作能力有關。有幾位擅長觀察野外鳥聲的朋友,把聲音轉換成地圖的時候,可以比較準確和直接地把聲音畫成圖像,像是碎形不規則的鳥聲。而小朋友的語言能力被限制,還有視覺與聽力轉換的不成熟,只能用現階段習慣的形狀來呈現聲音。也有人是用心靈繪畫的方式在描繪聲音,聽到的是規模比較大的環境聲,會出現比較常見的形狀。

 

聲音是流動的,創作也是。」在自然事物較豐富的環境,聲音可以提供的資訊有時候會比視覺要多一點。因為視覺是走直線的,但聲音可以繞射,你可以聽到鳥叫聲就辨認出是什麼鳥,而無需非得「眼見為憑」。看著大家共同創作聲音地圖的過程,于萱作為講師,也不自覺得想要拿起畫筆記錄自己聽到的聲音。她認為當代人類對於聲音的使用和聆聽,會反映我們對於未來社會的想像,以及我們如何對世界做出反應。如果人們過度習慣都市的聲音,是不是未來會對噪音的耐受度越來越高?

 

初鹿牧場聲景有趣的地方在於,它是一個介於人類生活和動物生活重疊在一起的聲響環境,這種環境裡的聲音形貌和消漲模式,交織著人的娛樂遊憩、動物們的日常和牧場工作人員的生命。提供人們一個像是身處自然、又不屬於純粹自然的呼吸切換空間,也聽見一種牧場渡向動物友善經濟型態的持續嘗試。